本网讯(通讯员 汪强)8月7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美女做爱
张娟娟教授、汪强副教授携马新明教授、王小纯教授、及河南农大云上助农工作室的同学们,走进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南十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挂牌指导活动。此次活动汇聚博爱县农业农村局、能源站、磨头镇、孝敬镇相关负责人,以及两乡镇村支部书记、种粮大户、蔬菜合作社及乡镇企业代表,围绕当地农业发展痛点与需求深度研讨,以科技之力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座谈会上,各方代表直击发展瓶颈。博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勇介绍,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仍处起步阶段,传统种植模式与现代化需求存在明显落差;磨头镇副镇长窦诗华、孝敬镇农办主任藏蕴朝分别坦言,两镇在粮食规模化种植、蔬菜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规划清晰,但技术支撑不足、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突出。“漫灌浇水费工费水,水肥一体机用不明白”“蔬菜丰收了却卖不上价,中间商赚走大半利润”…… 种粮大户与合作社负责人的心声,道出了农业转型的迫切需求。

针对粮食种植领域的痛点,张娟娟教授提出 “智慧灌溉 + 精准管理” 方案。她指出,当前普遍采用的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足40%,建议推广滴灌设备,并将现有滴灌系统与田间智能监测终端对接,通过土壤墒情实时数据调控灌溉量,可节水50%以上。针对无人机 “一喷三防” 技术应用难题,她表示河南农大团队已研发出适合河南地区的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模型,能为种植户提供从设备选型到飞防作业的全流程指导,使农药利用率提升至 85%。

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专家团队的建议直指 “提质 + 增效” 核心。汪强副教授分析,当地蔬菜价格受制于人的关键原因在于同质化竞争,他建议合作社引入可视化追溯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种植、施肥、采收全流程数据,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信息,以此提升溢价空间。结合自身在电商领域的实践经验,他提出 “基地直连社区” 模式:利用直播电商展示大棚实景,通过预售减少中间环节,使农户收益提高 20%-30%。

王小纯教授则从产业布局角度给出建议,她认为应构建 “高端精品 + 中端量产 + 低端加工” 的品种结构,如在孝敬镇发展富硒番茄等高端产品,在磨头镇推广耐储运的辣椒品种,同时配套建设蔬菜加工厂消化残次果,形成 “错峰上市 + 梯次利用” 的产业链。马新明教授强调,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 “解放人力”,他建议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引入智能嫁接机、自动采摘机器人等设备,将农户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技术管理与市场运营。

座谈会后,专家们深入南十字村蔬菜大棚实地指导,对智能温控设备调试、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细节进行现场演示。博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勇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常态化运行,针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制定专项实施方案,3年内重点打造 2 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 3 个蔬菜电商试点。
此次科技特派员与基层的深度对接,不仅精准破解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更搭建起 “科研院所+政府+市场主体”的协同发展平台。随着一系列科技方案的落地,博爱县农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科技动能。
编辑:郑光;签审:蔡镔;签发责任人:苏楠